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,2010年产值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。不过,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制造业的发展亟需转型升级。据统计,我国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,非金属矿物制造业、金属制品业等传统行业占比高达86%,不可否认,高端产品供不应求,无效和低端产品过剩,供需两侧错配矛盾突出。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:“中国制造”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让“中国制造”尽快成为“中国创造”,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。
Gartner作为一家全球研究咨询公司,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,为IT、财务通信、营销等多行业的领导者提供各类信息、预测和分析。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也已成为其研究的重点行业。近日,专注于制造领域的Gartner研究总监龚慧巍(Vivid Gong)先生,为众多媒体带来了一篇关于中国本土制造业新观点和研究的报告。
中国制造业市场优势明显
(资料图片)
中国在经过近三、四十年的发展,在制造业有非常强的比较优势。龚慧巍(Vivid Gong)先生介绍,据Gartner团队分析总结,归纳为三点:其一,以能源作为禀赋型的;其二,以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禀赋型的。第三是以技术作为禀赋型的。
从比较优势来看,中国市场门类齐全,包含有制造业、电子、钢铁、快消、石化、生物科技、机加工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。而在新能源汽车、先进能源、风能、光伏、太阳能等行业,中国具有绝对的领先力。主要表现在:装机量高、有效性也非常高。
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参与到制造业、设计、物流等各环节的人口总数,而且这类人能够随着变化不断学习。不管是从年龄还是从能力方面,中国都有着较强优势。中国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大学生,而这其中包括:工科500万-800万大学生。中国制造业占到GDP30%左右,每年以1%的速度增长,而且制造业对于整个劳动能力的雇佣比例也是增加的。
数字化转型:从产品到服务
工业4.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,将传统制造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,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度融合,形成智能化的生产制造,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强劲驱动力。自德国提出工业4.0以来,其热潮席卷全国,引发企业追捧,成为经济学界、产业界的最热门词汇之一,在中国的热度远远超过了德国、美国,中国的工业4.0时代该如何开启是众多制造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
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,龚慧巍(Vivid Gong)先生通过中车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例,说明了中国企业普遍发展趋势。中车从原来以售卖产品机头为主,慢慢已经转换为以服务全产品链条的供应商。
中车全力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深度融合。中车在深化经营管理基础上,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,为高质量发展赋能,聚焦数字化产品,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驾驶舱。聚焦大数据管理,建立经营管理数据驾驶舱。聚焦数字化制造,建立生产指挥数据驾驶舱。聚焦产品研发数字化,建立智能产品研发数字化体系。聚焦保障能力建设,打造装备制造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,这三创一体系一平台是数字化转型基础工程。
确实如龚慧巍(Vivid Gong)先生所言,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,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。制造业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“制造+服务”转型,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“产品+服务”转变,服务型制造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
近年来,中国已经逐渐成为“世界工厂”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,中国制造业也由此保持了火箭般的发展速度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,中国制造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,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倒逼,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……中国制造业的提升空间还非常大。
龚慧巍(Vivid Gong)先生解释,在上图中,把流程、系统、各种数据总线都集成在一道。所以有关产品的,包括:产品相关的系统、ALM系统、PDM系统、仿真系统、工艺系统,最终到了MES系统、WMS系统、QMS系统,还有APS系统,包括供应链系统、TMS系统都集成在一道。最后有的产品交付了以后,我们还要有“怎样维保”的系统。这张图对于制造商来说,可以看到制造业全景流程图,其中包括集成的机会、优化的机会、数字化协同的机会等,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“产、供、研、销”端到端的服务。
结束语
从做大到做强,对中国制造来说既是从跟随者、模仿者到领跑者、创新者的角色转换,也是一个时间问题。虽然中国在低端制造的占比已经很低,但市占率较高的制造业多数属于中低度技术密集型,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,中国在中高度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市占率还不够高。中国制造从做大到做强崛起,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是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,从工业2.0、3.0时代向工业4.0时代转型我们终将会到达!
撰稿人:佟伟
责任编辑:朱晓裔
审 核 人:李峥
标签: